广东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2013年会暨岭南园长论坛在广州举行

发布人:广东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   发布时间:2014/1/20 15:49:53   阅读:209

摘要:2013年12月5-6日,“广东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2013年会暨岭南园长论坛”在广州市华泰宾馆隆重召开。

              ——广东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2013年会暨岭南园长论坛在广州举行

                                                                张爱华

  2013年12月5-6日,“广东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2013年会暨岭南园长论坛”在广州市华泰宾馆隆重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有广东省教育厅、广东教育学会领导,广东省各地级以上市幼教专干,省学前专委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理事单位、团体会员、个人会员,年会论文获奖者,各地幼儿园园长、教师以及幼教工作者等,与会人员共900多人。

 本次年会的主题为“贯彻落实《指南》,提升学前教育质量”,旨在更好地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精神,深入认识和理解当前国家学前教育新政策,回顾和总结广东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省学前专委会)2013年的工作经验,促进广东省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与会的领导和嘉宾有:广东省教育厅副巡视员陈健,广东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副处长张宏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卢晓中,广东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刘劲予,广东教育学会副会长伍柳亭,广东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杨宁教授,广东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广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书记李柏宁,广东省人民政府督学、省学前教育专委会常务副理事长徐建华,广东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周燕教授等。

 大会开幕式由广东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李柏宁主持。广东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刘劲予首先致辞,刘副会长在肯定广东学前教育取得可喜成绩的基础上,也指出了面临的新问题,并对省学前专委会成立以来开展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对未来工作的深入开展提出了建议。广东省教育厅副巡视员陈健代表广东省教育厅对本次年会召开表示祝贺,通报了广东学前教育发展的新信息,并对2014年广东学前教育的发展作了展望。

 12月5日上午的会议还宣读了省学前专委会2013年工作总结和2014年工作计划。杨宁理事长代表理事会作了“广东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2013年工作报告”,报告从“组织建设、教育培训、科研管理组织工作、支持欠发达地区幼儿教育”等四个方面,全面总结了2013年省学前专委会完成工作计划的情况。周燕秘书长宣读了“广东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2014年度工作计划要点”,从“加强课题的组织管理与指导工作”、“加强幼儿园教科研指导工作”、“探索与创新专委会工作”等9个方面,提出了2014年省学前教育专委会的工作计划要点。本次年会还为获得2013年省学前专委会特别贡献奖的4位教师,获得优秀管理奖的1个工作单位,获得优秀组织奖的32个工作单位,以及获得年会评选论文一、二、三等奖的作者代表等颁发了获奖证书。

 在12月5日上午的学术报告会上,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华爱华教授作了《活动区游戏中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专题报告。在下午的学术报告会上,北京师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所长霍力岩教授作了《从西方课程模仿走向中国课程建构——兼谈高宽课程模式与“办好学前教育”》的专题报告,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张俊博士作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解读》的专题报告。

 在《活动区游戏中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专题报告中,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华爱华教授指出,游戏的组织和指导是学前教育专业特殊性的体现。幼儿园和中小学教育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游戏,幼儿园与中小学的区别在于:中小学聚集“课堂”,以“课”为基本活动;幼儿园关注“活动”,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与幼儿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幼儿园应始终充溢着游戏精神。游戏是一种自发、自主、自由的活动,游戏具有重过程、轻结果,转换替代和不确定性等特点。游戏反映幼儿发展,巩固幼儿发展,促进幼儿发展,游戏精神乃是一种童年的精神,应成为贯穿学前教育全部实践和所有环节的灵魂或主线,是审视和评判早期教育教学过程质量的一把标尺。华教授结合大量的案例分析,探讨了“如何使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一是要分清游戏与教学的界限,两者并列,相对独立。这是以教学之外的自发游戏的时间保证来实现的。二是要模糊教学与游戏的界限,两者融合,互为生成。教学生成游戏,游戏生成教学。这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最高境界,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教师必须具备三种能力:一是准确解读幼儿游戏行为所蕴含的发展水平,二是判断课程目标与幼儿当前发展的可能性,三是支持幼儿行为意愿前提下的引导机智。幼儿教师要正确理解幼儿园的活动区活动,支持和指导幼儿游戏区活动。

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霍力岩教授作了《从西方课程模仿走向中国课程建构——兼谈高宽课程模式与“办好学前教育”》的专题报告。霍教授结合高宽课程、蒙氏课程、瑞吉欧课程、光谱课程四种不同课程模式的演变,介绍了我国三十年来借鉴欧美进行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轨迹,从理念、实践、内容、评估、培训等方面重点介绍了高宽课程模式的相关内容及实践。霍教授指出,我国学前教育存在对西方幼儿教育法漏读、误读、误解和误用的现象。借鉴欧美,要走向对西方幼儿教育法的真正理解和有效运用,走向对于中国问题的中国解决方案。学前教育项目应该使用被证明有效的课程模式。在未来“办好学前教育”的形势下,高宽课程模式对于我们思考学前教育的价值、幼儿园的本质、幼儿园课程决策和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一体化、办好“推进农村学前教育项目”、走出学前教育“小学化”误区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幼儿教师要做“有准备的教师”,积极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幼儿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协助者与引导者,是课程的开发者。促进幼儿主动学习,教师应建设支持性的师幼互动关系,创设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建立稳定的一日常规,开展持续性评价以制定教学计划。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张俊博士作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解读》的专题报告。张俊博士通过对比《纲要》,介绍了《指南》的制定背景和基本理念。《纲要》是对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的指导,《指南》是对儿童应该知道什么和会做什么的具体要求。《指南》体现了儿童学习与发展的主要方面,体现了国家和社会对下一代的期望,考虑到和《纲要》的一致性。两个文件的区别在于,针对对象不同:前者针对幼儿园的教育,后者针对儿童的学习与发展;侧重点不同:前者侧重于过程,强调怎样做,后者侧重于结果,强调会做什么;操作性不同:前者只提出各领域的主要内容和教育要求,后者提出了各年龄段的具体指标。但两个文件具有内在的联系,最终指向一致:二者的终极目标都是促进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制定需参照儿童发展的目标;教育理念完全一致:应以《纲要》理念指导教育实践,实现《指南》对教育结果的期待;内容范围一致:幼儿园教育的内容领域和儿童学习与发展的领域相一致,《指南》的具体要求在某种意义上和《纲要》具有互补性。《指南》为幼儿园课程设计和评价提供了基础和依据,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为家长和教师对儿童应当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形成了基本共识,有利于普及科学的教育观念和育儿观念;为幼小衔接和儿童的入学准备提供了标准,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张博士以科学教育为例,探讨了如何深入了解儿童科学教育领域的目标及不同年龄班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并对《指南》中科学教育每个年龄阶段儿童的发展目标进行了详细解说。

12月6日,“岭南园长论坛”以六个分论坛活动的形式展开。各分论坛采用了现场观摩、工作坊、交流互动、专家讲座、专家点评等丰富多彩的形式。第一分论坛探讨的是“《指南》与健康教育”,在广州市第一幼儿园举行,吕凤清园长主持,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叶平枝教授和省学前专委会副秘书长张艳婷作了专题讲座。第二分论坛探讨的是“《指南》与语言教育”,在广东省育才幼儿院一院幼儿园举行,陈蕾院长主持,广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李麦浪研究员作了专题讲座。第三分论坛探讨的是“《指南》与一日活动中的社会教育”,在广州市东方红幼儿园举行,王致青园长主持,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张博副教授作了专题讲座。第四分论坛探讨的是“《指南》与生活中的科学/数学教育”,分别在广州军区司令部幼儿园和广州市越秀区烟墩路幼儿园举行,陈莉园长和林举卿园长主持,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周燕教授作了专题讲座。第五分论坛探讨的是“《指南》与生活中的美术/音乐教育”,分别在广东省育才幼儿院二院和广州军区政治部幼儿园举行,官颖柔院长和高菲园长主持,广州美术学院陈卫和教授和黄虹教授作了专题讲座。第六分论坛探讨的是“《指南》与环境”,在华泰宾馆三楼国际厅举行,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广东分院龚熙院长和广州市少年宫刘军高级教师作了专题讲座。  

                          (《教育导刊》杂志社)       


阅读更多

Copyright @ 2023 广东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 版权所有

办公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广卫路14号广东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  联系电话:15360857884

QQ号码:3511750944  1979157929  1530333205  450522023

粤ICP备09170434号-4